(网经社讯)4月30日,快手科技公告成立可灵AI事业部。
可灵AI事业部下设可灵AI产品部、运营部和技术部,负责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、图片生成大模型可图等系列大模型业务。
快手高级副总裁盖坤担任可灵AI事业部负责人,继续兼任社区科学线负责人,向快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汇报。
公告还显示,社区科学线下还成立了基础大模型与应用部,负责LLM(大语言)大模型、多模态理解大模型以及应用技术的开发。在盖坤一人统帅下,社区科学线将配合可灵AI在基座模型、场景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升级。
组织架构:双线并进,技术闭环
网经社数字零售台(DR.100EC.CN)查询DeepSeek后获悉,新成立的可灵AI事业部由快手高级副总裁盖坤担任负责人,下设三大部门:
可灵AI产品部:聚焦视频/图片生成产品的用户场景落地;
可灵AI运营部:负责模型商业化及生态合作;
可灵AI技术部:优化生成效果与算力效率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盖坤同时继续分管社区科学线,该部门新设的基础大模型与应用部将专注LLM(大语言模型)、多模态理解等底层技术研发。这种“应用+基座”的双线架构,既保障了AI产品的快速迭代,又强化了技术自主性。
技术布局:从“可灵”到“可图”,瞄准内容生产革命
快手此次重点押注的AI模型已显露锋芒:
视频生成大模型“可灵”:
支持“文本/图片转视频”,据测试可生成10秒以上连贯短视频;
已应用于快手“AI创作者助手”,帮助用户一键生成带货视频。
图片生成大模型“可图”:
针对电商场景优化,可自动生成商品海报、场景图;
内测数据显示,使用“可图”的商家素材点击率提升20%。
此外,社区科学线的多模态大模型将赋予AI更精准的内容理解能力,例如自动识别视频中的商品并生成营销文案,进一步打通“内容-电商”闭环。
战略意图:AI驱动“老铁经济”升级
快手此次调整直指三大目标:
降低内容创作门槛:
通过AI工具让普通用户轻松制作高质量短视频,巩固UGC生态;
测试中的“AI数字人直播”或解决中小商家直播人力短缺问题。
提升商业效率:
电商场景下,AI生成的海报、视频可大幅降低商家运营成本;
据内部测算,AI工具全量应用后,平台广告加载率有望提升15%。
构建技术壁垒:
差异化布局视频生成赛道,避开与百度、阿里在通用大模型的正面竞争;
结合快手海量短视频数据,训练垂直领域专属模型。
行业竞争:短视频平台的“AI军备赛”
快手的动作是行业趋势的缩影:
抖音:依托“剪映”推出“Dreamina”视频生成工具,并测试AI虚拟主播;
视频号:联合腾讯混元大模型开发“智能剪辑助手”;
B站:内测“必剪AI”实现自动字幕、镜头拆分。
相比之下,快手选择“自研模型+社区场景”的路径,更强调技术与现有生态的融合。例如,“可灵”已接入快手主站搜索功能,用户输入“夏日海边视频”可直接调用AI生成结果。
挑战与展望
尽管前景广阔,快手AI业务仍面临考验:
算力成本:视频生成对GPU资源消耗极大,需平衡体验与投入;
版权风险:AI生成内容可能引发音乐、肖像权纠纷;
用户习惯:如何让“老铁”们接受AI内容而非真人出镜?短视频平台正从‘流量战’转向‘生产力战’,AI生成内容(AIGC)将成为新的增长杠杆。快手的优势在于对下沉市场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,若能通过AI工具激活更多创作者,其护城河将进一步加深。
从成立可灵AI事业部到基础模型研发,快手的AI战略已清晰浮现:以视频生成为矛,以社区生态为盾,在短视频行业的下半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。接下来,能否将技术转化为用户价值和商业回报,将是检验这场豪赌成败的关键。